二、地質和礦產(chǎn)資源
1.地質概況
科特迪瓦境內地層幾乎全部是屬于西非克拉通的前寒武紀巖石(太古宙和古元古代),但東南海岸帶例外,那里發(fā)現(xiàn)有顯示石油和天然氣存在的白堊紀和第三紀沉積層露頭。科特迪瓦的前寒武紀巖石可分成最西面Man周圍的太古宙KeneemaMan區(qū),和中部、東部的古元古代BaouleMossi區(qū)。兩區(qū)之間由南北走向的Sassandra糜棱巖所分割。
科特迪瓦的KeneemaMan區(qū)主要由片麻巖和混合片麻巖組成,有少量花崗巖類巖石和位于麻粒巖上的殘余上地殼物質,主要是帶狀鐵巖建造。太古宙巖石受到兩次大的造山運動的影響,較早的是Leonian(3.5億~2.9億年),另一個是Liberian(2.9億~2.5億年)。
像在加納一樣,在科特迪瓦東部的BaouleMossi區(qū)古元古代地層主要由北東向的近平行的火山帶及其間的侵入沉積盆地組成。21.9億年的古老火山巖帶主要包括變質的拉斑玄武流紋巖,有少量的長英質火山碎屑巖和一些化學沉積物質。在21.9億~21.5億年間還發(fā)生有同火山期的花崗巖類侵入。沉積盆地由受到等斜褶皺的、主要是英安火山碎屑巖、玄土和泥質板巖組成。在科特迪瓦中部,斷斷續(xù)續(xù)的火山巖帶發(fā)育不明顯,其間大多由片麻巖和花崗巖類組成。中部地區(qū)的大多數(shù)火山巖帶形成于21.05億年,例如,科特迪瓦BaouleMossi區(qū)的兩次形成的火山巖帶。屬于Tarkwaian群的砂巖、長石砂巖和少量的石英卵石礫巖規(guī)模較小,在空間上與一些火山巖帶有關,最大的露頭位于科特迪瓦東北部的邦杜庫附近。大約在21億年前發(fā)生的Eburnean構造地熱事件使上地殼的和同火山期的花崗巖類褶皺和變質,并在靠近火山巖帶斜線沉積盆地邊界形成高應變帶,以及若干幾百公里長、具有區(qū)域重要性的南北向剪切帶。這些盆地和局部的一些火山巖帶被廣泛的晚期S型花崗巖類(從英云閃長巖到過鋁質的花崗巖,21.05億~20.9億年)侵入體侵入。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