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煤成氣地球化學及其鑒別標志
煤成氣主要由烷烴氣(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氮、二氧化碳及稀有氣體氦和氬等組成,烷烴氣占絕大部分,經(jīng)濟效益也主要來自烷烴氣。一般把氣中甲烷含量超過95%,乙烷、丙烷和丁烷含量少于5%的稱為干氣,而把前者含量小于95%,后者含量超過5%的稱為濕氣。地史上埋藏的植物遺體的有機質(zhì)形成煤成氣,與人的成長一樣可分不同階段,不同階段各有差異。通常用成熟度(R0)來表達煤成氣形成的階段。所謂成熟度是指在地層中的鏡質(zhì)組(鏡質(zhì)體)隨地溫的增加,其光學性質(zhì)出現(xiàn)有規(guī)律的變化,其量度單位為%(R0)。R0小于0.5%是屬未成熟階段,此階段主要是由生物化學作用使植物的有機質(zhì)形成煤型生物氣,這種氣是以甲烷為主的干氣;R0在大于0.5%至2.0%階段是熱解階段,形成煤成氣以濕氣為主,本階段的前期形成相當數(shù)量的煤成油(以凝析油和輕質(zhì)油為主);R0大于2%,由熱裂解作用形成的煤成氣為干氣,沒有煤成油。
在油氣地質(zhì)學中,常用穩(wěn)定同位素地球化學來鑒別油氣的不同來源,進行油氣源對比,研究油氣運移方向,確定勘探目的層。目前在油氣地質(zhì)學中應用最廣、研究最好是碳(C)同位素。碳有兩個穩(wěn)定同位素(12C和13C),常以其豐度比值(13C/12C)來研究油氣的性質(zhì)、來源和形成環(huán)境,并以б13C值,來表示豐度比值。表示或論述某氣組分的δ13c值,可在C右下角標出其分子式,例如甲烷的б13C值,可縮寫為б13CCH4,乙烷、丙烷和丁烷類推。由于甲、乙、丙、丁烷分子中分別有1,2,3,4個碳分子,為更簡便,它們的б13C值也可寫為б13C1,б13C2,б13C,б13C3,б13C4。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