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鎂的發(fā)現(xiàn) (1)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H.Davy)電解和氧化鎂的混合物制得鎂齊,第一次取得金屬鎂。 (2) 1828年法國科學家比西(A.A.B.Bussy) 用鉀復原熔融氯化鎂得金屬鎂。 (3)1833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 Faraday)又用電解熔融氯化鎂的辦法制得金屬鎂,但在其時鎂仍然是實驗室的珍品。 (4)1886年才在德國開端用后一種辦法進行鎂的工業(yè)出產(chǎn)。 (5)我國于20世紀50年代用熔鹽電解法開端以工業(yè)規(guī)劃出產(chǎn)鎂。 二、鎂的性質 A.物理性質 鎂是銀白色的金屬,密度1.738克/厘米3,熔點648.9℃。沸點1090℃;蟽r+2,電離能7.646電子伏特,是輕金屬之一,具有延展性,金屬鎂無磁性,且有杰出的熱散失性。 B.化學性質 鎂具有比較強的復原性,能與熱水反響,放出,焚燒時能發(fā)作眩目的白光,鎂與氟化物、和鉻酸不發(fā)作效果,也不受苛性堿腐蝕,但極易溶解于有機和無機酸中,鎂能直接與氮、硫和鹵素等化合,包含烴、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數(shù)油類在內的有機化學藥品與鎂只是細微地或許底子不起效果。鎂能在能和二氧化碳發(fā)作焚燒反響,因而鎂焚燒不能用二氧化碳救活器救活。 三、鎂資源 鎂是10種常用有色金屬之一,其蘊藏量豐厚,在地殼中的含量到達2.1%-2.7%,在所有元素中排第六位,是僅次于鋁、鐵、鈣居第四位的金屬元素。首要來自海水、天然鹽湖水、白云巖、菱鎂礦、水鎂石和橄欖石等。據(jù)估量,全國際的菱鎂礦資源量約為120億噸,水鎂石幾百萬噸,海水中的鎂含量估量為6×10(16次方)噸,別的還有很多的白云石和鹽湖鎂資源 。 我國是國際上鎂資源最為豐厚的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