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焙燒渣送去熔煉,那么就能夠進行一段焙燒。砷在這種焙燒渣中的含量容許到達2%。 對金砷精礦或許焙燒后的焙砂進行化處理時,又有其不同的特色。對精礦進行化時,應該預先用堿處理,分段化,用低濃度氧化鈣的化溶液進行浸出等。假如原礦或其精礦中含有砷的簡略硫化物(雌黃或雄黃),那么在化時有必要用處理含銻礦石及其精礦的辦法來進行實驗。焙燒后的焙砂,一般需求用水沖刷,然后進行化并使化溶液中NaCN的濃度保持在0.08%以上。經過沖刷能大大下降和石灰的耗量。關于含有難以收回金的焙砂可用兩段或許三段化來處理,必要時還能夠用堿進行中間處理。堿能溶解砷的氧化物(特別是鐵),并能使包裹在這些化合物中的金露出出來。處理焙砂時,需求NaOH的濃度為6~8%的堿溶液。并將礦漿加熱到80~90%℃,處理時刻為2~3小時。然后使物料脫水,最終進行化并對液相中的金進行查驗分析。往溶液中增加氫氧化物或氧化鈣,就能使含Na3AsO4的堿溶液得以再生。砷呈鈣方式沉積下來,溶液再用NaOH增濃。 先進行不徹底氧化焙燒,然后進行氯化蒸發(fā)是從金-砷精礦中收回金的一種可行辦法。氯化蒸發(fā)實驗的條件如下:焙砂中的含硫量為3.5~4%,NaCl耗量為焙砂分量的7.5~10%,氯化蒸發(fā)的溫度為1000℃。在這些條件下,約有96~98%的金轉入蒸發(fā)物中而被收回。 分化金-砷精礦的壓熱-堿浸辦法值得進一步研討。在溫度為100℃,氣相中的氧分壓為10大氣壓的條件下,用150 ~180克/升NaOH溶液對精礦進行2小時的壓熱處理,就能確保非常徹底地使硫化物分化,使98~99%的砷和硫進入液相。沖刷后浸出渣中的金可用化法(不增加石灰)加以收回。壓熱分化能夠在水介質中,借助于在50大氣壓下使空氣中的氧經過壓熱浸出器來完成。在這些條件下,砷被氧化并生成鐵和硫酸。 細菌浸出是使金-砷精礦被氧化的很有發(fā)展前途的辦法。選用這一辦法能適當徹底地使金露出出來。細菌浸出后所得到的砷化合物(主要是鹽和亞鈣)難溶于水中,并且其毒性很小。這是選用焙燒工藝和火法冶煉時生成的砷化合物所無法比擬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