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含有許多砷、硫和碳的金礦石的處理比較注重?墒,從這類礦石中收回金有許多困難。 蘇聯(lián)曾研討了兩種類型類似的礦石;(1)含硅鋁酸鹽基質(zhì)的硫化物-碳酸鹽的礦石,(2)含硅酸鹽和硅鋁酸鹽基質(zhì)的硫化礦石。榜首類礦石中碳酸鹽占18%,硫化物(黃鐵礦和砷黃鐵礦)占6%。在氧化后礦石樣品中含有2.4%的鹽和硫酸鹽。第二類礦石中硫化物(如黃鐵礦、砷黃鐵礦以及輝銻礦)的數(shù)量占5.4%;經(jīng)氧化后的礦石樣品中,氧化鐵和氫氧化鐵到達6%。 氧化后的礦石中,硫化物型硫的含量很少,占0.1%或許更低。礦石中的金在黃鐵礦、砷黃鐵礦和輝銻礦中構成亞微細粒的包裹體。在氧化后礦石中,金粒略有增大,可到達十分之幾和百分之幾微米。 榜首類硫化礦石的化學組成:總硫含量為2.6~2.9%,硫酸型硫為0.1%;有機碳為0.05%;砷為0.87%。關于這類的氧化帶礦石來說,其特點是含有許多砷(約為0.7%)。在該種礦石中未發(fā)現(xiàn)硫化物型硫。 第二類硫化礦石樣品的特點是含砷較低(約0.18%),含銻為0.2%。礦石中硫的總含量為2.7%,硫酸鹽型硫達0.1%。有機碳的含量比第-類礦石中高得多,約為1.1%。在該類氧化礦石中,也像榜首類礦石相同,沒有硫化物型硫,而砷和銻的含量分別為0.06%和0.08%。 為了從氧化礦石中收回金,曾提出了選用無過濾的吸附工藝流程來處理礦石,并在半工業(yè)條件下作過實驗。該工藝流程中包含有:破碎、磨礦(礦石的磨礦細度到達95~98%-0.1毫米)、分級、礦漿稠密(使其液固比二1.1:1.2)。然后進行化,并從稠密產(chǎn)品中收回金。 陰離子交流劑的吸附容量動搖在13~18毫克/克之間。處理氧化礦石時,金的工藝收回率為3~86%。吸附尾礦的物相分析標明,依照這一工藝流程處理礦石時,在未被收回的金中,約有80~90%的金是細粒浸染在石英和硫化物中的,并被氧化薄膜所復蓋。因而,這部分金在化進程中不能被收回。 在化進程中,榜首類和第二類氧化礦石的行為有所不同。榜首類礦石的特點是在吸附尾礦中無單體金,而在第二類礦石的尾礦中單體金占丟失于尾礦中的金總量的7.3%。因而,為了更徹底地從第二類礦石收回單體金,就必須延伸化的時刻,或許在進程開端就預先選出單體金。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