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科技加速建設全球規(guī)模最大鋰電池負極材料基地,市場競爭加劇 |
|
近日,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基地——杉杉科技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正在加速建設。杉杉科技作為第一家躋身10萬噸級別的負極材料企業(yè),未來將建成從原材料加工、生料加工、石墨化、碳化到成品加工,集五大工序于一體的負極材料生產線。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38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年產6萬噸石墨負極材料和4萬噸碳包覆石墨負極材料,具備年5萬噸石墨化加工能力,對負極材料行業(yè)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應用市場需求擴增 帶動上游產能持續(xù)擴大 根據OFweek鋰電網預測,到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負極材料需求量約19萬噸,復合增長率達22%。到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需求量約94GWh,相應負極材料需求量約7萬噸;到2025年,國內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310GWh,相應負極材料需求量將達19萬噸。 產業(yè)的迅速擴張得益于下游應用市場需求的激增。除了在純電動、混合電動和增程式電動汽車領域鋰電池的市場份額的極大增長,在智能手機、智能手環(huán)、數碼相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傳統(tǒng)鋰電池消費領域以及在電網調峰、家庭配電和通訊基站等大型儲能領域中鋰電池都有較好的發(fā)展趨勢。廣闊的應用市場也帶動了材料市場的產能激增。 目前國內企業(yè)紛紛加碼。其中,中科電氣募集資金總額約5.3億元,將全部用于1.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1萬噸石墨化加工項目建設及中科星城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fā)中心的升級改造。凱金能源則擬募集資金25億元,其中95%資金將投入到年產6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研發(fā)中心項目。興豐新能源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及配套項目一期工程在內蒙古投產。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建設周期為三年,2020年9月全部建成。目前年產5.5萬噸一期負極材料純化生產區(qū)已經完工并具備投產條件。國內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擬在廣東惠州投資建設年產4萬噸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7.77億元。該項目分兩期投入建設,每期產能為2萬噸。隨著市場需求和產能的不斷擴張,未來負極材料市場競爭必會更加激烈。 巨大需求 催生技術進步 面對未來動力電池廣闊的市場需求,作為動力電池重要組成部分的負極材料技術也快速發(fā)展。目前由江西贛鋒鋰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華東理工大學、浙江鋒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奉新贛鋒鋰業(yè)有限公司、宜春贛鋒鋰業(yè)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高比能電池專用金屬鋰負極及核心原料成套設備技術與產業(yè)化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電解催化氧化除雜技術、400攝氏度以下真空蒸餾除鈉技術及裝備、高品質超薄鋰帶和鋁合金及銅鋰復合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 [2] 下一頁 |
關鍵詞: 鋰 |
【字體: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