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礦體群位于主礦以西至阿布達(dá)(圖1),東西長約10km,南北寬約1.0km,是一個被擠壓而形成的狹長、近東西向的向斜構(gòu)造,黑云母化板巖組成向斜的核心,白云巖組成向斜兩翼,分別由16個大小不等的鐵礦體組成(241隊(duì)資料)。1978年對西礦勘探表明,南北兩翼的鐵礦體在下部通過向斜軸部是相連的。沿走向也大部相連,共分11個礦體,其中以I、Ⅲ、Ⅳ、V礦體規(guī)模較大,其它礦體規(guī)模不大[1],空間形態(tài)變化大。其礦化特征:由于氟、鈉交代作用微弱,礦石類型比較簡單,鐵礦體僅可分出鈉閃石、白云石型鈮稀土鐵礦石,靠近板巖部分有少量云母型礦石。而工業(yè)類型的劃分卻取決于礦石中有用元素的含量、氧化程度及選冶性能,對礦體圍巖中的鈮稀土礦石則考慮當(dāng)前選冶技術(shù)水平所確定的邊界品位和平均品位。按鐵礦石磁性率(TFe/FeO)大于或小于3.5,分為氧化礦石和原生磁鐵礦石。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