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生代
除志留紀(jì)鐵礦較少外,其他各時代都有鐵礦。以沉積型和巖漿型礦床為主,也有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如沉積型鐵礦,分布于南方(湘、桂、贛、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積赤鐵礦床,常稱“寧鄉(xiāng)式”鐵礦;巖漿晚期型礦床以釩鈦磁鐵礦(攀枝花式)最為重要,含礦巖體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帶。該時代儲量占22.4%。
(五)中生代
是陸相火山-侵入活動有關(guān)的鐵礦床和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形成的主要時代。陸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寧(南京)—蕪(湖)地區(qū)。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床,分布于鄂東(大冶式)、邯邢、魯中、晉南、豫北和閩南等地區(qū)。這個時代形成的鐵礦,儲量占12.4%。
(六)新生代
以風(fēng)化淋濾及殘、坡積型為主,次為陸相沉積的菱鐵礦、沼鐵礦,還有海濱砂鐵礦。儲量占1.0%。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