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參數(shù):設計礦石貧化率、廢石混入率與礦石損失率的計算參數(shù)等,可全部在采礦設計圖上,依據礦體(塊段)圈定范圍、設計采掘或崩落范圍、回采前的礦產取樣資料求得。 實際貧化率與損失率主要計算參數(shù)的確定方法由計算法:可運用計算儲量的平行斷面法或開采塊段法求得有關的礦巖量參數(shù)。若是水平分層充填法或留礦法一類的采場,可在每一分層的上、下掌子面素描圖上分別測定其礦體(或巖石)面積及計算平均分層高度及有關礦(巖)平均體重。 實測法:地測人員可在觀場測量采空區(qū)面積及采礦高度,直接求得相應采掘量。出礦時,抽取一班或多班一定數(shù)量礦車,將車中原礦倒出(倒車法),手選礦石及廢石,分別稱重,然后取其平均值;若出礦車數(shù)已知,車數(shù)乘平均值,則得采出礦石量,采下混入廢石量,總計后得總量等。為避免一、二次貧化或一、二次廢石混入率混淆,手選亦可在采場內進行。未采下?lián)p失可在采場內測量未采下礦石面積,推斷其深度后求得;采下?lián)p失如為水平分層充填法或空場法開采,出礦后在采場底板上選擇有代表性的單位面積,收集損失礦石,再據采場總面積求得。出礦量亦可用地中衡稱量(計車法)求得。薄礦脈的實際采幅及脈幅,在素描圖或現(xiàn)場測定并計算其平均值,測量間距2-4m。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