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鋁土礦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是從新中國以后開始的。1954年首先恢復以前日本人曾小規(guī)模開采過的山東灃水礦山。1958年以后在山東、河南、貴州等省先后建設了501、502、503三大鋁廠,為了滿足這三大鋁廠對鋁土礦的需求,在山東、河南、山西、貴州等省建成了張店鋁礦、小關鋁礦、洛陽鋁礦、修文鋁礦、清鎮(zhèn)鋁礦、陽泉鋁礦等鋁礦原料基地。 進入80年代,特別是198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成立以后,我國鋁土礦的地質勘探和鋁工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新建和擴建了以山西鋁廠、中州鋁廠為代表的一批大型鋁廠,使我國原鋁產量由1954年的不足2000t,發(fā)展到了現在的187萬t。建立了從地質、礦山到冶煉加工一整套完整的鋁工業(yè)體系,鋁金屬及其加工產品基本可滿足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 三、資源狀況 截至1996年末,我國已探明鋁土礦礦區(qū)310處,分布于全國1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鋁土礦保有儲量達到22.73億t,其中A+B+C級7.05億t,占總保有儲量的31%。圖3.9.1示出了我國1960~1995年鋁土礦保有儲量和A+B+C級儲量增長狀況。 據美國礦業(yè)局《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1996年資料,全世界鋁土礦儲量為230億t,儲量基礎為280億t,其中鋁土礦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儲量基礎79億t)、幾內亞(儲量基礎59億t)、巴西(儲量基礎29億t)、牙買加(儲量基礎20億t)、印度(儲量基礎12億t)、匈牙利(儲量基礎9億t)。我國鋁土礦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及上述國家,如以我國A+B+C級儲量(工業(yè)儲量)和這些國家的儲量基礎相比,遠在它們之后。 我國鋁土礦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華北地臺、揚子地臺、華南褶皺系及東南沿海四個成礦區(qū)都具有較好的鋁土礦成礦條件,尤以晉中-晉北、豫西-晉南、黔北-黔中三個成礦帶成礦條件較好,資源遠景也大;桂西-滇東及川南-黔北等成礦帶也有一定的遠景。有關部門根據已有地質條件和成礦條件分析,我國鋁土礦資源總量預計可達50億t。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