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份對地質攝影的鐘情,并不純粹來源于地質攝影帶給趙洪山的榮譽和光環(huán),更多的還是來源于真正的了解。了解山丘的溝壑,了解山石的紋理,了解時光留給青山碧水的印記……趙洪山具備捕捉敏銳細節(jié)的能力,以及瞬間光影變化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在保證細節(jié)真實的前提下亦能兼顧藝術美感。 趙洪山:“十年地質情懷,堅持是拍攝地質自我賜予的責任! 趙洪山長期在國土資源系統(tǒng)工作,對河南省境內的地質環(huán)境有較多了解。他發(fā)現,以獨特地質環(huán)境為對象的地質攝影,是一片獨具魅力、內容廣闊的美麗天地。作為一名攝影人,是地質攝影的客體吸引了趙洪山,使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為一名國土人,是關懷和保護地質遺跡的責任引領趙洪山走上了這條道路。所以,他先后為嵩山、王屋山等地質公園拍攝了地質遺跡攝影集,為這些地質公園更好地展示地質遺跡風采做了很多事情。 2003年,趙洪山確定了拍攝河南地質的計劃。兩年時間里,在把自己的足跡印在河南的大小山脈和溶洞的同時,趙洪山的地質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他對河南的地形地貌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拍攝之前,他總是先了解當地典型重要的地質遺跡,特別是那些具有科學價值的地質構造,到了實地之后,又仔細尋找最佳拍攝角度和時間,力爭一次就拍到最完美的圖片。 2006年,因工作需要,他被借調到北京,從那時起,他就萌生了一個更加宏大的計劃,拍攝中國所有的世界地質公園和半數以上的國家地質公園。當時全國共有22個世界地質公園和130多家國家地質公園,拍攝的時候,為了選取到最佳角度,他甚至不顧危險,在腰上拴一根繩子,讓向導拉著自己,身子探出懸崖峭壁去拍攝。這樣的危險對于趙洪山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為了能夠拍出滿意的圖片,趙洪山多次深入險境:拍丹霞山,他凌晨4點就開始登山,當時天還很黑,稍有不慎就可能摔落峽谷;在濟源拍攝王屋山黑龍溝時,他的腿被螞蟥咬得直淌鮮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