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中國已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以減少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并避免加劇世界最大兩個經(jīng)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其中,能源和大宗商品位于美國待售商品清單的前列。隨著美國進口商品的增加,中國國內油價和天然氣價格有望下滑,大豆和肉類價格可能遭受沖擊。國內農產(chǎn)品期貨價格可能下跌,不過從事進口能源公司的股價有望受到提振。
美國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石油和天然氣
5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Mnuchin)表示,在中美兩國同意取消關稅威脅,并愿意共同努力達成更廣泛的協(xié)議之后,這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戰(zhàn)暫停了。美國尤其希望將更多石油和天然氣銷售給中國。
然而,美國的基礎設施瓶頸意味著,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只能逐漸增長,且只有在美國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商品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吸引力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
摩根士丹利估計,如果想讓中國購買的美國商品增加600億美元,達到900億美元,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在短期內,中國的農產(chǎn)品進口將跟隨能源進口出現(xiàn)增加。
根據(jù)平均價格計算,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總額為43億美元,遠低于2000億美元的赤字削減目標。但是,美國的能源出口正在上升。僅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就購買了20億美元的美國石油。
著名能源咨詢機構EnergyAspects指出,2018年下半年中國每日進口的美國石油在30萬-40萬桶區(qū)間,導致其全年的美國原油進口量可能增加至90億美元-110億美元。
此外,美國還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盡管液化天然氣出口有所增加,但美國只有兩家出口設施。這兩家公司的供應很大程度都是外包的。由于管道和終端的能力,中國進口天然氣也存在限制。
很多美國出口項目正在尋求融資,如果中國企業(yè)能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那么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最終可能激增。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