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我們注意到,在談到“十二五”國土資源工作時,您用了一個評價,即是“保障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效最為顯著的五年,群眾擁有‘獲得感’最多的五年”。我們想,這是對邵陽市國土資源系統(tǒng)廣大干部職工努力工作的肯定,但也是需要底氣的。請您具體闡述一下?
謝景峰:中央反復強調,改革和發(fā)展的成果應該要讓群眾共享,紅利要讓群眾獲得。這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檢驗我們工作成效的一把尺子。就邵陽市而言,“十二五”國土資源改革和發(fā)展帶給群眾的“獲得感”,有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有體現(xiàn)在尊嚴與體面方面的權利保障。具體說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障了生命財產安全。全市成功避讓地質災害69起,避免傷亡1665人,避免財產損失3201萬元。除城區(qū)外,各縣市區(qū)1∶5萬地質災害詳查工作全部完成。全市爭取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資金9540.75萬元,其中4460萬元將用于922戶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居民搬遷。57個礦山實施地質環(huán)境恢復治理工程,新邵縣龍山金銻礦獲得“綠色礦山”稱號,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二是增加了財富!笆濉逼陂g,我市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創(chuàng)造了200多萬個勞動力用工需求,參與農村土地整治的農民勞務所得超過2.4億元。市政府修改出臺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征地年產值標準和青苗補償標準,標準增幅在30%以上。在推進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改革過程中,邵陽市將不動產登記管理機構和服務機構設立在國土資源部門,保障了群眾的財產產權。三是維護了公正。大力推進法治國土建設,共處理群眾來信816封、來訪1297批3409人次,辦結行政復議案件40余起,接受土地例行督察檢驗,國土資源違法違規(guī)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武岡市安樂鄉(xiāng)國土資源所被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系統(tǒng)“六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大力加強隊伍建設,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機關干部進行了輪崗,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得到認真落實,權力運行進一步規(guī)范,部門服務意識和隊伍凝聚力、公信力不斷增強。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