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影響,原油價格從7月每桶147美元的歷史高位已下跌40%。至10月9日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36美元,收于每桶86.59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11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7美元,收于每桶82.66美元。
歐佩克發(fā)言人Omar Ibrahim周五向記者證實,在部分成員國呼吁下,歐佩克臨時決定,于11月18日在歐佩克總部所在地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特別會議,商量應對之策。
歐佩克國家的石油供應量占全球石油產量40%以上。雖然利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等國出于平衡國內財政收支考慮,迫切要求減產,但由于歐佩克的實質領袖、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在維系全球石油需求方面具有長期利益,所以它很可能力排眾議,抵制集體減產的計劃。
紐約RGE Monitor公司市場分析師Rachel Ziemba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歐佩克可能會在11月18日的會議上宣布限制產量,但這一協(xié)議是否能夠得以貫徹,仍然取決于沙特阿拉伯的執(zhí)行意愿。
Ziemba介紹,沙特阿拉伯并未落實減產承諾,只是把部分石油銷售從美國移到亞洲。據(jù)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英文報紙《The Saudi Gazette》報道,該國仍然計劃實現(xiàn)2008年日產量增加60萬桶至930萬桶的目標。
“歐佩克國家處于左右為難的處境。一方面,他們愈發(fā)依賴于高油價——大多數(shù)中東石油出口國需要不低于每桶50-60美元的油價,來平衡預算和支付進口。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擔心貿然通過限產來提價會召來‘加速全球經濟放緩’的罵名!盳iemba說,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一些歐佩克國家最后不但不遵守限產配額,而且會通過增產來維系財政收入。而這一舉動則會帶來油價的進一步下跌。前國際能源署(IEA)副執(zhí)行干事拉姆塞(William C. Ramsay)在接受采訪時預測,歐佩克不大可能在世界經濟飽受重壓的情況下,對能源價格施加壓力,但一些產量超過配額的產油國可能會有所克制。
在各方的博弈之下,短期油價充滿了不確定性。
8日發(fā)布的前美國能源部長亞伯拉罕(Spencer Abraham)主編的《亞伯拉罕能源報告》預測,油價低于每桶90美元只會是暫時現(xiàn)象。在未來幾月中,石油價格將逐漸提升,并穩(wěn)定在每桶95-115美元的區(qū)間。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