鎵是一種銀白色的稀散金屬,密度5.904,熔點29.78℃,沸點2403℃,質軟性脆。鎵的化學性質不生動,鎵在空氣中構成氧化物表面膜,使它適當安穩(wěn),常溫下不好氧、水發(fā)作反響,與稀酸效果緩慢,但可溶于熱的硝酸、濃和熱的濃高氯酸以及,它也溶于強堿中生成鎵酸鹽,因此鎵是的。鎵與鹵素效果時,生成三鹵化鎵和一鹵化鎵。在高溫下,鎵能與硫、硒、碲、磷、砷、銻發(fā)作反響,生成的化合物都具有半導體性質。 鎵在自然界僅發(fā)現(xiàn)了一種獨自礦藏硫鎵銅礦。鎵首要賦存在閃鋅礦、霞礦、白云母、鋰輝石、鋁土礦及煤礦中。一般鎵都是作為副產(chǎn)品在含鋁礦藏及鋅礦冶煉進程中和從煤焦化煙塵中進行收回。 鎵首要用于制造半導體材料。在微波器材范疇,是最有出路的半導體材料。用鎵砷磷、鎵鋁砷制成的赤色發(fā)光管,用磷化鎵制成的綠色發(fā)光管等,已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電子儀器中廣泛應用。、鎵鋁砷還可作固體激光器材料,用于光導纖維通訊,還能用作太陽能電池的材料以及制造大規(guī)劃高速集成電路。釩鎵化合物可用作超導材料。鎵有很高的光反射才能,可把它擠壓在兩塊玻璃板之間制成鏡子。鎵還用于制造易熔合金。鎵化合物可用于分析化學、醫(yī)藥和有機組成的催化劑。 鎵、銦、、鍺、硒、碲和錸一般稱為稀散金屬,這7個元素從1782年發(fā)現(xiàn)碲以來,直到1925年發(fā)現(xiàn)錸才被悉數(shù)發(fā)現(xiàn)。這一組元素之所以被稱為稀散金屬,一是因為它們之間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等類似,劃為一組;二是因為它們常以類質同象的方式存在于有關的礦藏傍邊,難以構成獨立的具有獨自挖掘價值的稀散金屬礦床;三是它們在地殼中的均勻含量較低,以稀疏渙散狀況伴生在其他礦藏之中,只能隨挖掘主金屬礦床時在選冶中加以歸納收回和運用。 稀散金屬具有極為重要的用處,是今世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稀散金屬與其他有色金屬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半導體、電子光學材料、特殊合金、新式功用材料及有機金屬化合物等,均需運用共同功能的稀散金屬。用量盡管不大,但至關重要,缺它不行。因此廣泛用于今世通訊技能、電子計算機、宇航、醫(yī)藥衛(wèi)生、感光材料、光電材料、動力材料和催化劑等職業(yè)。 稀散金屬在自然界中首要以渙散狀況賦存在有關的金屬礦藏中,如閃鋅礦一般都富含鎘、鍺、鎵、銦等,單個還含有、硒與碲;黃銅礦、黝銅礦和硫砷銅礦常常富含、硒及碲,單個的還富含銦與鍺;方鉛礦也常富含銦、、硒及碲;輝鉬礦和斑銅礦富含錸,單個的還富含硒;黃鐵礦常富含、鎵、硒、碲等,F(xiàn)在,盡管已發(fā)現(xiàn)有近200種稀散元素礦藏,但因為稀疏而未富集成具有工業(yè)挖掘的獨立礦床,迄今只發(fā)現(xiàn)有很少見的獨立鍺礦、硒礦、碲礦,但礦床規(guī)劃都不大。 我國稀散金屬礦產(chǎn)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有稀散金屬礦產(chǎn)儲量的礦區(qū):鍺礦散布在11個省區(qū),其間廣東、云南、吉林、山西、四川、廣西和貴州等省區(qū)的儲量占全國鍺總儲量的96%;鎵礦散布在21個省區(qū),首要會集在山西、吉林、河南、貴州、廣西和江西等省區(qū);銦礦散布在15個省區(qū),首要會集在云南、廣西、內蒙古、青海、廣東;礦散布在云南、廣東、甘肅、湖北、廣西、遼寧、湖南等7個省區(qū);硒礦散布在18個省區(qū),首要會集在甘肅,其次為黑龍江、廣東、青海、湖北和四川等省區(qū);碲礦散布在15個省區(qū),首要會集在江西、廣東、甘肅;錸礦散布在陜西、黑龍江、河南和湖南、湖北、遼寧、廣東、貴州、江蘇9個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