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單質俗稱白金,屬于鉑系元素,它的化學符號Pt,是貴金屬之一。原子量195.078,略小于金的原子量,原子序數(shù)78,屬于過渡金屬。熔點1772℃,沸點 3827 ±100℃,密度21.45克/厘米3( 20℃),較軟,有良好的延展性、導熱性和導電性。 一.制備 富集:重選是富集鉑礦物的主要的方法。鉑礦的相對密度較大,使用溜槽、跳汰機、搖床及風力選礦都可有效地富集。天然鉑和天然金一樣,表面濕潤性小,用黃藥作捕收劑浮選。富集后得到精礦。 精煉:傳統(tǒng)的精煉方法以溶解、還原、沉淀、鍛燒等工序為基礎。鉑精礦用王水溶解,鉑、鈀、金進入溶液,用硫酸亞鐵從所得的溶液中還原金,再經(jīng)電解即可得到純金。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銨,使鉑以氯鉑酸銨沉淀出來,經(jīng)煅燒得粗鉑,再用溴酸鈉水解法精制。傳統(tǒng)的溶解、沉淀法處理工序長而復雜,分離金屬不完全,很難得到高純度的產(chǎn)品。金屬回收率低、成本高。1970年開始出現(xiàn)的萃取工藝,以cl2/HCl混合物作介質,實現(xiàn)貴重金屬的完全浸出,提高了分離效率,縮短了處理時間,保證獲得高純度產(chǎn)品。所以,鉑精煉的現(xiàn)代化流程均以溶劑萃取法為基礎。 二.用途說明 鉑由于有很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除王水外不溶于任何酸,堿)和催化活性,因此,應用很廣。可與鈷合制強磁體。多用來制造耐腐蝕的化學儀器,如各種反應器皿、蒸發(fā)皿、坩堝、電極、鉑網(wǎng)等,鉑和鉑銠合金常用作熱電偶,來測定1200~1750℃的溫度。還可用于制造首飾。鉑在氫化、脫氫、異構化、環(huán)化、脫水、脫鹵、氧化、裂解等化學反應中均可作催化劑。在醫(yī)藥中,可做抗癌藥,鉑的化合物如順鉑(Cisplatin)則用于癌癥的化療之用。 電子材料、表面活性劑。 三.分布 鉑是地殼中最稀少的元素之一。鉑幾乎都以游離狀態(tài)分散于沖積礦床和砂積礦床中,如磁鐵礦、原鉑礦、鉻鐵礦、鈦鐵礦、硫化鎳銅礦、含鉑黃銅礦,含鉑磁黃鐵礦、鎳黃鐵礦等。此外,鉑還與其他鉑系元素形成合金,如自然鉑、鈀鉑礦、鋨銥礦等。主要鉑礦有砷鉑礦、硫鉑礦、銻鉑礦、硫鉑鈀礦、硫鎳鈀鉑礦等,還有銻金鉑礦、錫鉛鉑鈀礦、鉍銻鉑礦、銘鎳鉑礦、碲鉑礦、砷鉑銥礦、砷鍺鉑鈀礦、含鉑金銀礦等。 世界上鉑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是南非,其次是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