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自然界中存在形態(tài)分類 硫化銅礦自然銅----銅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種片狀、板狀、塊狀集合體,完好晶體少見。銅含量在99%以上,價值遠比通過冶煉后提取的銅高,但儲量極少。 氧化銅礦----為數(shù)不多。 硫化銅礦----含銅量極低,一般在2-3%左右,世界上80%以上的銅是從硫化銅礦精煉出來的。 2、按生產(chǎn)過程分類 銅精礦----冶煉之前選出的含銅量較高的礦石。 粗銅------銅精礦冶煉后的產(chǎn)品,含銅量在95-98%。 純銅------火煉或電解之后含量達99%以上的銅。常被稱作紫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耐蝕性。純銅用字母+T(銅)表示,如Tl,T2,T3等。氧的含量極低,不大于0. 01%的純銅稱為無氧銅,用TU(銅無)表示,如TU1、TU2等。 3、按主要合金成份分類 黃銅-----銅與鋅的合金,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合金稱為黃銅。黃銅用+H;(黃)表示如H80、H70、H68等。 青銅-----除了銅與鋅鎳以外的合金,主要有錫青銅、鋁青銅和特殊青銅等。青銅用"Q"(青)表示。 白銅-----銅鈷鎳合金。 紫銅-----純凈的銅是紫紅色的金屬,往往稱為“紫銅”,但紫銅并不一定是純銅,有時也指加入少量脫氧元素或其他元素的銅。按成分可分為:普通紫銅(T1、T2、T3、T4)、無氧銅(TU1、TU2和高純、真空無氧銅)、脫氧銅(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種銅(砷銅、碲銅、銀銅)四類。 4、按產(chǎn)品形態(tài)分類 銅管、銅棒、銅線、銅板、銅帶、銅條、銅箔等。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