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鉑礦溶解后進行鉑族金屬別離的進程。粗鉑礦指富砂鉑礦和砂鉑精礦,有的還混有鋨銥礦或砂金,首要產(chǎn)于哥倫比亞、俄羅斯、加拿大、埃塞俄比亞、美國、印尼、塞拉利昂、南非等地,成分(質(zhì)量分?jǐn)?shù)w/%)為:鉑30~85,銠痕量~2.5,鈀痕量~2.0,銥微量~10,鋨、釕微量~28,很多鐵及少數(shù)銅、鎳。歷史上砂鉑礦曾是鉑的首要原料之一,但現(xiàn)已挨近采竭,20世紀(jì)80年代哥倫比亞的年產(chǎn)值僅約300kg,俄羅斯遠(yuǎn)東阿爾丹等地年產(chǎn)也僅約3t,其他產(chǎn)值缺乏100kg。成分雜亂的粗鉑礦處理工藝由溶解,鉑、鈀、金提取,銠、銥、鋨、釕提取三個階段組成。 溶解 通常用溶解粗鉑礦中的鉑、鈀、金,而使銠、銥、鋨、釕保存于渣中。20世紀(jì)70年代以來也用水溶化、加過氧化氫或加來溶解粗鉑礦。 鉑、鈀、金提取 溶液用蒸騰濃縮趕去硝酸后,用FeSO4、FeCl2或SO2復(fù)原沉積出金。沉積金后的母液用NH。Cl將鉑沉積為(NH4)2PtCl6,沉積鉑后的母液用NH40H使鈀生成合作物,繼而以酸化得Pd(NH3)2C12。 銠、銥、鋨、釕提取 不溶渣加鉛熔煉成貴鉛,貴金屬進入貴鉛熔體。用硝酸溶解貴鉛中的鉛。硝酸不溶物先加熔融,然后用水浸出,浸出液用亞沉積銠。熔融后的不溶物用熔融,然后用水浸出,浸出液進行蒸餾,所得鋨、釕吸收液別離送鋨精粹和釕精粹。最終的不溶物經(jīng)或氯化溶解后送銥精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