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在地殼中的含量為 5×10-7%, 常與其他鉑系元素一起分散在沖積礦床和砂積礦床的多種礦物(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中。獨立礦物有砷鉑礦、硫鉑礦、銻鉑礦、硫鉑鈀礦、硫鎳鈀鉑礦等。還有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的自然鉑。 1 自然鉑 自然鉑是常含有鐵、銥、鈀、銠等雜質(zhì)的鉑礦物。顏色為銀白色至暗鋼灰色,屬于等軸晶系,晶體少見,自然鉑為六八面體晶類,呈粒狀或葡萄狀,常成不規(guī)則的粒狀或鱗片狀集合體。無解理,斷口鋸齒狀,條痕光亮淺鋼灰色。密度135~19g/cm3,硬度 4~6,富延展性,分原生礦和礦砂兩種,用于提煉鉑,同時也可得銥、鈀、銠等。 2 砷鉑礦 砷鉑礦成分PtAs2,含Pt 56.5%,等軸晶系,晶體常呈立方體和八面體的聚形。錫白色,條痕暗灰色,金屬光澤,摩氏硬度6-7,密度10.5-10.7g/cm3。砷鉑礦產(chǎn)于銅鎳硫化物巖漿礦床中,與鎳黃鐵礦、黃銅礦、磁黃鐵礦以及鉑族礦物共生,是煉鉑的礦石礦物。 3 鈀鉑礦 鉑鈀礦,以鉑為主,但經(jīng)常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Fe、Ni、Pd、Au、Cu等混入物;銀白至鋼灰色,比重大,在空氣中不氧化,除王水之外,在普通酸類中不溶解。六八面體晶類,呈粒狀或葡萄狀,偶見立方晶形,顏色視鐵含量,由銀白至鋼灰色,硬度4-4.5,比重14.0-19.0g/cm3(純鉑為21.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