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咨詢熱線:0315-2738258 13303155855 |
熱門關(guān)鍵詞:鐵礦 錳礦 勘探設(shè)備 破碎機 磁選機 礦山 采礦設(shè)備 鉻礦 |
電遷移法精煉提純稀土金屬工藝方法及影響因素 | |
|
|
在電遷移提純時,將稀土金屬試棒固定在正負電極之間,在高真空或惰性氣氛下用直流電將試棒加熱到一定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使雜質(zhì)向兩端移動而金屬得到凈化。在試棒進行電遷移處理后,將兩端雜質(zhì)含量高的部分切除,再照此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提純處理,這樣可明顯降低金屬中的雜質(zhì)含量。 電遷移法用于稀土金屬提純最早由Huffine和Williams[14]于1961年提出,當時要提純金屬Y(O3800,N510,Si55,Ni250,F(xiàn)e150μg/g),經(jīng)1230℃氬氣保護下連續(xù)處理200h,O、N含量分別降至650μg/g和250μg/g,Ni、Si、Fe的含量也降低了3~5倍。1990年日本科技廳金屬材料研究所用電遷移法處理金屬鋱,使其氧含量從0.1%降到了0.005%,明顯減少了金屬中的氣體雜質(zhì)。Verhoeven從理論上探討了電遷移法提純金屬的程度,他認為固態(tài)電遷移的主要局限在于環(huán)境的污染,除非使用超高真空設(shè)備和高純惰性氣體,此外還有賴于提高處理時間和溫度,然而最高處理溫度又受到金屬熔點及其蒸氣壓的限制。另一個主要參數(shù)就是電流密度,增加電流密度可提高溶質(zhì)的遷移性。同時,改變待處理樣品的形狀,使樣品有最大的表面積/體積比,這樣可在相同處理溫度下獲得更高電流密度。 [1] |
|
關(guān)鍵字:稀土 | |
【字體: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頁】 【關(guān)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