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石炭紀煤田,位于德國西部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鄰近荷蘭,由萊茵河?xùn)|岸的支流魯爾河而得名。含煤地層往北傾伏,更往北抬起形成下薩克森煤田。該煤田東西長126KM,南北最寬處57KM,面積約6200KM2,其中勘探及已采面積約3300KM2,蘊藏硬
煤,其硬煤資源量占全德硬煤資源量的90%以上。該煤田是德國最大的煤炭基地和綜合性工業(yè)基地。 1.地質(zhì)
魯爾煤田基本上是在海西造山運動阿斯突里期形成的,其特點是寬緩的向斜與較窄的背斜依次交替,褶皺軸走向南西一北東。煤田的主體由最大的波鴻向斜和埃姆舍爾向斜以及與其相組合的一些背斜構(gòu)成。背斜被巨大的逆斷層所破壞,這些逆斷層的走向與煤田褶皺軸相平行,向南緩傾斜,斷距達2000m。上述構(gòu)造又被后期形成的大量橫斷層斷開,橫斷層斷層面向東傾斜,傾角大于60。
晚石炭世含煤巖系的厚度約為5000~6000m。它按含煤性可分為上、下兩個組:下組不含煤,相當于納繆爾階底層;上組含煤,厚約5000m,由上納繆爾階至上維斯特法階的濱海相層和陸相層交互組成。含煤巖系的厚度向北西方向明顯減小,納繆爾階尤為明顯,在煤田中部厚約600m,在埃森附近厚300m,而在煤田西北邊緣則變薄甚至尖滅。維斯特法階的厚度較為穩(wěn)定。
按煤變質(zhì)標志,該含煤巖系可劃分為六組,①長焰煤組(維斯特法C階);②長焰煤一氣煤組;⑧氣煤組(維斯特法B階);④肥煤組(維斯特法A階);⑤焦煤組;⑥瘦煤組(納繆爾C階)。 2.含煤性
魯爾煤田晚石炭世煤系的含煤系數(shù)約3%,是歐洲石炭紀煤田中含煤系數(shù)最高的煤田之一。共含煤層和煤線130~200層,其中可采煤層48~60層,總厚度為80m。含煤地層在剖面不同部位的含煤性不同,以中部(氣煤組和肥煤組層位)煤層最為富集,而下部與上部(焦煤組和瘦煤組與長焰煤一氣煤組層位)含煤性低?刹擅簩拥暮穸葹0.5~2.8m,平均厚1.1~1.2m,有時幾個煤層合并為一層,厚度可急劇增大至6m。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