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某些運動是階躍變化,幾乎不以基頻振動,所以應把它們劃為沖擊;
c.地震效應通常用垂直或水平方向的運動來測量。垂直運動很少超過水平運動的60%,一般取垂直運動為水平運動的一半;
d.破壞程度也受當?shù)氐貧み\動的影響。持續(xù)時間越長,使高大建筑物進入諧振擺動狀態(tài)的可能性就越大,安裝的設備也會加劇振動。設備應能承受住這種嚴重振動;
e.地球表面會出現(xiàn)與地震有關(guān)的地質(zhì)損壞,例如地殼斷裂及局部傾斜。這種傾斜現(xiàn)象會使機架和操縱臺翻倒,儀器如無可靠的固定措施則可能滑出。通常必須確保儀器和質(zhì)量大的部件有良好的支撐,并安全可靠地固定在機架上。
C2 地震的定量表示
習慣上用震級和烈度來描述地震及其當?shù)匦?/P>
地震震級是表示震源的強度,用里氏震級表示。其量級是在地球表面的若干確定位置、在同一精確的時間內(nèi),由地震儀的偏轉(zhuǎn)度決定的。一般說來,地球上不同地震臺站計算所得的里氏震級是一致的,即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僅表示地震本身的量級。
地震對房屋和建筑物等的當?shù)匦瑒t是用該地的麥氏烈度表示。它描述了該地受地震的影響和破壞程度,而不考慮在何處發(fā)生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震效應比較強烈,隨與震中距離的增加而烈度減小。例如,震中是麥氏烈度Ⅷ級,而離震中100km遠的地方僅是麥氏烈度Ⅲ級或Ⅳ級。
里氏5級或5級以上的震級能夠引起破壞。某地點實際引起破壞所需的最小強度大約是麥氏Ⅵ或Ⅵ級以上的烈度。
里氏震級與麥氏烈度的分級及地震現(xiàn)象見表C1。
表 C1 里氏和麥氏地震強度分級及地震現(xiàn)象
![](http://192.168.1.17:8000/UploadFiles/UploadFiles/2009330103145601.bmp)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