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球體假說 這一假說是由美國學者富克斯提出的。?怂沟热税阉嵝缘念惖鞍孜镔|用1%的NaCl 溶液稀釋經(jīng)加熱、溶解、冷卻以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了溶液中有無數(shù)的球狀小體。福克斯稱它為類蛋白微球體。
微球體能保持結構的穩(wěn)定性,具有雙層的界膜,通過這個界膜,微球體能夠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有選擇性的物質交換。它們在高滲透壓的溶液中收縮,在低滲透壓的溶液中膨脹。?怂拐J為,微球體就是最初的多分子體系。
4.化學進化過程的第四個階段:從多分子體系演變?yōu)樵忌?/P>
具有多分子體系特點的小滴漂浮在原始海洋中,經(jīng)歷了更加漫長的時間,不斷演變,特別是由于蛋白質和核酸這兩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些多分子體系的結構和功能不斷地發(fā)展,終于形成了能把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統(tǒng)一于一體的、具有原始的新陳代謝作用并能進行繁殖的原始生命。
這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復雜、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發(fā)生,是一個飛躍,一個質變階段。所以,這一階段的演變過程是生命起源的關鍵,但目前僅僅是推測,如果能得到證實并能進行模擬的話,那么就意味著能人工合成生命,這將是生命科學上一個重大的突破。
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蛋白質分子,分子量約為6000,由51個氨基酸、兩條肽鏈(分別為21肽和30肽)組成,這在當時遠遠超過國際水平。1981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這是一種RNA,是酵母菌在合成蛋白質時,專門用來運送丙氨酸到核糖體上的t-RNA。它的分子量為26000,比牛胰島素的分子量約大4倍,結構也復雜得多。結晶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對生命起源化學進化過程第二階段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反映了我國在探索生命起源問題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原始海洋是地球上最初產(chǎn)生的有機物的匯總場所,有機高分子的形成,多分子體系的組成,以及原始生命的誕生都是在原始海洋中進行的,而海水能阻止強烈的紫外線對原始生命的破壞殺傷作用。所以說,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