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摩洛哥王國位于非洲西北端的阿拉伯馬格里布地區(qū),西瀕大西洋,北臨地中海,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大西洋、地中海的門戶。國土面積45.9萬平方公里,全國海岸線長1700多公里。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為摩洛哥實際占領的西撒哈拉地區(qū),再往南是毛里塔尼亞。人口2920萬(2001年),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信奉伊斯蘭教。
摩洛哥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擁有最高決定權。1975年開始允許各黨派競選參政,在君主立憲制下實行多黨制。1992年9月4日通過新憲法,擴大了議會的權力。1996年9月再次修改憲法,規(guī)定議會實行兩院制,設立地區(qū)。憲法規(guī)定:摩洛哥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是國家元首、宗教領袖、武裝部隊最高統(tǒng)帥;王位世襲;在國王未成年期間,由攝政委員會行使除修改憲法以外的國王職權,攝政委員會由最高法院院長任主席;國王任命首相,并根據首相的提議任命內閣成員,國王有權主動或根據政府辭呈解散政府。
1999年穆罕默德六世親政以來,雖然繼承了先王苦心經營留下的基業(yè),政治、社會、外交等諸方面都相對穩(wěn)定,但在經濟發(fā)展方面卻面臨諸多不利條件,特別是連續(xù)三年的嚴重干旱、國際石油市場油價飆升以及歐元對美元的較大幅度震蕩等。應該說,在相對不利條件下仍取得了不錯的經濟增長業(yè)績。
摩洛哥的工農業(yè)不發(fā)達。農業(yè)是其國民經濟主要部門,基本上靠天吃飯;礦業(yè)是支柱產業(yè),礦產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30%。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3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200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54美元。2002年摩洛哥國民經濟增長4.5%,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的部門依次是農業(yè)、建筑與公共工程、制造業(yè)、運輸與電信業(yè)。
摩洛哥貨幣名稱為迪拉姆(Dirham),2001年1美元=11.37迪拉姆。
二、地質和礦產資源
摩洛哥是非洲開展地質調查工作較早和較廣泛的國家。在地質填圖方面,1∶5萬、1∶20萬、1∶100萬的地質填圖工作已基本完成。1986年已出12幅撒哈拉省地質圖。金屬礦產預測圖、地震災害預測圖,1∶100萬礦產分布圖正在編制中。在水文地質方面,對境內的主要含水層位,如前阿特拉斯區(qū)的寒武紀喀斯特和裂隙灰?guī)r、白云巖及上、中阿特拉斯和埃爾?里弗區(qū)的白堊紀和侏羅紀灰?guī)r進行了調查,對東部地區(qū)的礦泉及熱水點進行了普查登記。在地質勘查和研究工作中,采用了新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方法,新的化學分析方法及遙感、地質統(tǒng)計學方法,完成了一些大比例尺綜合性和專題性地質圖件,對礦床成因,特別是磷酸鹽中的鈾進行了地質和工藝研究。通過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工作已基本查明地質構造格局,并發(fā)現(xiàn)和探明了一些重要礦產,為摩洛哥經濟發(fā)展和開展國際礦產品貿易奠定了基礎。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