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阿爾及利亞礦山和礦產(chǎn)分布示意圖 (資料來源:Minerals Yearbook,2002)等。
2003年底統(tǒng)計,剩余探明石油儲量為15.5億噸。2002年1月,天然氣儲量為45195億立方米。目前已知全國共有180多個油氣田,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東北部的含油氣盆地中。
阿爾及利亞含油氣盆地很多,例如:北部的謝利夫盆地和君士坦丁東南部盆地、西北部的大高原盆地、西部的廷杜夫盆地、中部的哈西霍默盆地、中南部的雷甘盆地和阿赫內(nèi)特盆地、東部和東北部的伊利茲盆地和三疊紀盆地。伊利茲盆地和三疊紀盆地是最主要的油氣聚集區(qū)。
伊利茲盆地位于阿爾及利亞東部與利比亞交界地區(qū),境內(nèi)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寒武紀石炭紀地層厚3000米以上。盆地的主要生油層是志留系的筆石頁巖,中上泥盆統(tǒng)的黑色頁巖也可能生油。油氣田主要為南北向的平緩構(gòu)造圈閉,這些構(gòu)造形成于石炭紀末。
煤主要集中于西部邊界處的貝薩爾盆地,礦床產(chǎn)在晚石炭世沉積層中,儲量不大。煤灰分8%~20%,揮發(fā)物20%~35%,硫2%~3.5%。
錳儲量不大,烏艾德蓋塔拉礦床屬火山熱液型,產(chǎn)在貝薩爾省,總儲量150萬噸,錳的含量為40%~50%。
鐵礦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南部。在北部的礁灰?guī)r中探明了接觸變質(zhì)型鐵礦(旺扎鐵礦和布哈德拉鐵礦),總儲量超過1億噸。鐵的含量為40%~56%。在廷杜夫臺向斜谷內(nèi)發(fā)現(xiàn)了阿爾及利亞最大的泥盆紀鮞狀沉積鐵礦(格拉杰比列特礦床),總儲量20億噸,含鐵50%~57%;麥舍里阿卜德拉齊茲鐵礦儲量20億噸,含鐵50%~55%。
鉛、鋅總儲量居非洲第二位,主要分布在阿爾及利亞北部。礦床為層狀、脈狀(遠成熱液型)、透鏡狀脈狀(熱液型)多金屬礦床。層狀礦床產(chǎn)在侏羅紀(埃爾阿別德、杰格連礦床)和白堊紀(柯爾杰特約瑟失、麥斯盧拉、伊什木里山礦床)碳酸鹽沉積層。脈狀礦床產(chǎn)在白堊紀砂質(zhì)粘土質(zhì)巖層中(格盧馬、薩卡莫齊礦床),與三疊紀蒸發(fā)巖的底辟褶皺共生。銅儲量不大,主要分布于阿爾及利亞的東南部。
含銅多金屬礦床屬火山成因和深成熱液型。礦床產(chǎn)在白堊紀新第三紀的巖層中,與中新統(tǒng)火山巖(如布蘇發(fā)、烏艾德艾爾柯比里礦床)、花崗巖有關(guān)(如布杜卡、阿沙伊什、艾因巴爾巴爾、柯夫烏姆杰布爾礦床)。含銅砂巖礦點見于白堊紀和三疊紀(阿特拉斯的西部艾因謝夫拉、薩拉列基)、前寒武紀(烏加爾特區(qū)的本塔因)和文德期(罕克)的沉積層中。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