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沉積巖
是從其他巖石的碎屑沉積形成的,包括有長石,閃石,火山噴出物,黏土,以及變質(zhì)巖的碎屑,碎屑的大小不同形成的巖石也不同,形成頁巖的碎屑小于0.004 mm,形成砂巖的碎屑在0.004 to 0.06 mm 之間,形成礫巖的碎屑則有2 到 256 毫米。
沉積巖的分類不僅根據(jù)其形成顆粒的大小,還要考慮到組成顆粒的化學(xué)成分,形成的條件等因素。顆粒形成的條件,是被冰、水、溫度變化將巖石碎裂,也有是由于化學(xué)作用,如淋融再析出等。在搬運過程中,顆粒體積進(jìn)一步變小,最終在一個新地點沉積成巖。
生物沉積巖
是由生物體的堆積造成的,如花粉、孢子、貝殼、珊瑚等大量堆積,經(jīng)過成巖作用形成的
一般認(rèn)為,地球大氣中的含碳量之所以相對其他行星如金星要低,就是因為被石灰?guī)r等沉積巖固定。形成石灰?guī)r的碳和鈣都能在生物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