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夏日的某一天,正在研究西伯利亞鉻礦的哈契特在不列顛博物館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礦石樣本。突然,一塊像寶石一樣美麗的礦石吸引了他的注意,它有點透明、黑褐色,帶有金色的紋理,與西伯利亞鉻礦很相像。這塊石頭是康涅狄格州第一任總督的孫子John Winthrop送給不列顛博物館的創(chuàng)始人Hans Sloane爵士的。好奇心與研究者的興趣促使哈契特向院長要了一塊小礦石。起初,哈契特認為這是鉻礦,并試圖從中分離出鉻酸。但事與愿違,他所分離出來的化合物不是鉻酸而是未知金屬氧化物。由于這塊石頭是來自于哥倫布發(fā)現(xiàn)的美國,為了紀念它的產(chǎn)地,哈契特把這種礦石命名為Columbite(鈳礦),并于1801年11月26日在倫敦皇家學會正式宣布了新金屬鈳的發(fā)現(xiàn),把這個元素命名為Columbium。2001年對這塊礦石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組成為(Fe0.8Mn0.2) (Nb1.54Ta0.44) ∑1.98O6,含54.7%Nb2O5和26.3%Ta2O5。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