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咨詢熱線:0315-2738258 13303155855 |
熱門關鍵詞:鐵礦 錳礦 勘探設備 破碎機 磁選機 礦山 采礦設備 鉻礦 |
贛州稀土開發(fā)簡記 | |
|
|
3)原地浸礦開采工藝 池浸和堆浸開采工藝,都需開挖山體。為保護環(huán)境,1985年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進行了世界首次離子型稀土礦的原地浸礦探索試驗。隨后,贛研所、長沙礦冶院、長沙礦山院等單位經過連續(xù)科技攻關及后續(xù)推廣工作,解決了絕大多數的工藝問題。原地浸礦開采工藝基本流程是:根據勘查資料進行開采設計,然后根據設計在地表掘進注液( 孔) 井,在合適地點掘進收液巷道或集液溝或鉆集液孔,之后通過注液(孔)井自流注液,自然滲浸滲流至集液系統(tǒng),經中轉池泵送至水冶車間處理。閉礦時,回填注液井和集液溝,封閉集液巷道。整個開采過程,不開挖山體,少量動土,不會破壞山形地貌、森林植被,不會造成水土流失。 相比于池浸和堆浸工藝,原地浸出沒有采富棄貧和壓覆資源現象,資源利用率高;由于沒有爆破作業(yè),采挖工作面陡坎不太高,場面開闊受限少,安全性高;由于極少動土,幾乎沒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問題,屬環(huán)保型工藝。目前,原地浸出是離子吸附型稀土礦主要開采方式。1996年,離子型稀土第二代提取工藝——“原地浸出”工藝,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為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十大國際領先水平成果。1997年,“原地浸出”工藝獲國家發(fā)明獎。但原地浸出工藝存在滲漏的浸出母液對地下水污染的問題。 3.2離子吸附型稀土提取工藝 贛州離子吸附型稀土的提取工藝大體分為食鹽浸取-草酸沉淀工藝、硫酸銨浸取-草酸沉淀工藝和硫酸銨浸取-碳酸氫銨除雜沉淀工藝三個階段。最初,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省地質局908大隊、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 發(fā)明了食鹽浸礦-草酸沉淀工藝提取離子相稀土,但成本高,且造成土壤鹽堿化。為解決食鹽浸礦存在的問題,江西大學、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于1984年研發(fā)出硫酸銨浸礦技術,硫酸銨濃度為1%~4%,減少了浸礦劑消耗和對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但仍未解決草酸成本高和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1985 年,江西大學、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研發(fā)的碳酸氫銨除雜沉淀工藝,解決了草酸沉淀存在的成本高、環(huán)境污染問題。礦山生產的碳酸稀土無需灼燒成氧化稀土,可直接進分離廠進行分離加工。硫酸銨浸取-碳酸氫銨除雜沉淀工藝,是現行離子型稀土礦的主體提取工藝。 |
|
關鍵字:稀土 | |
【字體: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