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性質(zhì) 【元素稱號】鉛 【元素符號】Pb 【晶體結(jié)構(gòu)】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 【相對原子質(zhì)量】207.2 【元素類型】金屬元素 【原子體積】18.17立方厘米/摩爾 電解鉛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0.01ppm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太平洋表面 0.00001ppm 【氧化態(tài)】Main Pb+2, Pb+4 【晶胞參數(shù)】 a = 495.08 pm b = 495.08 pm c = 495.08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莫氏硬度】1.5 【聲響在其間的傳達速率】1190m/S 【電離能 (kJ /mol) 】 M - M+ 715.5 M+ - M2+ 1450.4 M2+ - M3+ 3081.5 M3+ - M4+ 4083 M4+ - M5+ 6640 M5+ - M6+ 8100 M6+ - M7+ 9100 M7+ - M8+ 11800 M8+ - + 13700 + - M10+ 16700 發(fā)現(xiàn) 鉛-同位素 鉛有四種天然的、安穩(wěn)的同位素:Pb-204(1.4%)、Pb-206(24.1%)、Pb-207(22.1%)和Pb-208(52.4%)。后三種是鈾-238、鈾-235和釷-232經(jīng)過一系列裂變后的終究產(chǎn)品。這些反響的半衰期別離是4.47×109年、7.04×108年和1.4×1010年。只要204Pb是天然存在的、非衰變產(chǎn)品。Pb-208在安穩(wěn)的同位素中質(zhì)量最大。 鉛-發(fā)現(xiàn)進程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就已被人類發(fā)現(xiàn)。在英國博物館里藏有在埃及阿拜多斯清真寺發(fā)現(xiàn)的公元前3000年的鉛制塑像。在伊拉克烏爾城和其他一些城市開掘奇跡所取得的材料中,不只找到歸于公元前4000年間的各種金屬物件,并且有古代波斯人所用的契型文字的黏土板文件記載。這些記載闡明,在公元前2350年現(xiàn)已從礦石中提煉出很多鐵、銅、銀和鉛。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巴比倫漢穆拉比控制時期,現(xiàn)已有了大規(guī)模鉛的出產(chǎn)。在我國殷代墓葬中也發(fā)現(xiàn)有鉛制的酒器卣、爵、觚和戈等。 我國在商殷至漢代青銅器中鉛的含量有增大的趨勢。青銅中鉛的添加關(guān)于液態(tài)合金流動性的進步起了重要效果,使鑄件紋飾畢露。不過,古代人對鉛和錫的別離并不是非常明確。羅馬人稱鉛為黑鉛,稱錫為白鉛,致使后來它的元素符號定為Pb。中外古煉金家和煉丹家們對鉛和鉛的一些化合物進行了實驗,例如在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中說:“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庇媒袢盏幕瘜W(xué)方程式標明就是:Pb3O4 + 2C ——→ 3Pb + 2CO2↑ 直到16世紀曾經(jīng),在用石墨制作鉛筆曾經(jīng),在歐洲,從希臘,羅馬年代起,人們就是手握夾在木棍里的鉛條在紙上寫字,這正是今日“鉛筆”這一稱號的來歷。到中世紀,在富產(chǎn)鉛的美國,一些房子,特別是教堂,房頂是用鉛版締造,因為鉛具有化學(xué)慵懶,耐腐蝕。開始制作硫酸運用的鉛室法也是運用鉛的這一特性。 鉛-首要用處 鉛錫板 鉛首要用于制作鉛蓄電池;鉛合金可用于鑄鉛字,做焊錫;鉛還用來制作放射性輻射、X射線的防護設(shè)備;鉛及其化合物對人體有較大毒性,并可在人體內(nèi)堆集。鉛被用作建筑材料,用在電池中,用作彈和炮彈,焊錫、獎杯和一些合金中也含鉛。 鉛在地殼中含量不大,天然界中存在很少數(shù)的天然鉛。但因為含鉛礦藏集合,熔點又很低(328℃),使鉛在遠古年代就被人們所運用了。方鉛礦(PbS)直到今日都是人們提取鉛的首要來歷。遠古年代人們偶爾把方鉛礦投進篝火中,它首要被燒成氧化物,然后遭到碳的復(fù)原,構(gòu)成了金屬鉛。 鉛表面在空氣中能生成堿式碳酸鉛薄膜,避免內(nèi)部不再被氧化。制作鉛磚或鉛衣以防護X-射線及其他放射線。用于制作合金。等量之鉛與錫組成的焊條可用于焊接金屬。制活字金。鉛與銻的合金熔點底,用于制作保險絲?捎糜谥谱。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